比如,篮板球之差令人惊愕,中国队每场篮板35.7个,列赛会倒数第二,前场篮板平均9.3个,是赛会唯一没上两位数的队,而且7场球没有一场篮板领先。与不同对手比较,国青队输给加拿大22个篮板(前板7-27),输给新西兰22个,法国15个,德国14个,连对赛会篮板最少的斯洛文尼亚队,国青篮板都是31-39不敌,至于曾落后中国队30分的约旦,篮板球也赢我们1个。
篮板的表现太过差异,我以为有其实两个人根本原因:第一,世青赛代表了未来几年世界篮球更高更快更强的趋势,而这个趋势的推动力,就是大量黑人球员涌入欧洲,或者黑人二代在欧洲成材,缩小了跟美国和加拿大在身体素质上的差距。他们的基本功虽然还没到成年级别,但身体素质却丝毫不亚于成年,而这进一步拉开了对中国队的优势。
第二,由于两名控卫个子比较小,曲绍斌为了弥补身体素质上的差距,大量使用了二三联防,而联防会进一步减弱篮板上的能力。这是一个矛盾,看上去曲绍斌没有其他办法,只能二选其一。
从奧运会到现如今的的NBA比寒企业都会看得出来,这个青年队篮板球好,并不只靠队里有文班亚马这的大身高,还是我们卡位、本队冲抢,更是是外线后卫的冲抢,才会升级整队篮板球平均水平。东亚后卫体水平弱,若是外线后卫身高偏矮,还用联防,那篮板给面子是这辈子的。 国青队动用几名高度1m80的控卫有着委屈,在前年U18亚青赛上的表现鼓起的段睿骐前年右膝ACL,前年U17世青赛凸显特长的李悦洲横突骨裂,都没法儿进行U19世青赛,而大家的高度还在1m90大于。